首页百科经济经济知识文章详细

公共经济学

外汇网2021-06-24 10:59:45 82

简述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尽管政府与企业、家庭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但其举动方式和目的却是不同的。企业和居民作为私人部门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的,而政府却不能如此。政府的经济活动一面不能忽略收益与成本;另一面又务必以全社会公正和公平为前提和目标。市场经济是有效能和动力的,但也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什么时候候都有效。市场也有其失利之处,市场失灵的领域,正是政府发挥其职能的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作用首要表当下:策划经济规范和保持市场秩序;维持宏观经济平稳;供应基础服务;培育市场体系,保证市场有序运行;执行收入再分配,达到社会公平目标等。

简来说之,政府是以自己独特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政府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举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举动,回答政府务必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的学问”。

特质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1、公共经济学是首要研究政府及其举动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所以就需要对政府的举动执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处理此类困难,即政府为何要干预经济生活?何时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规模、方式、渠道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举动。

民众研究政府可以从很多角度来执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觉得民众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举动、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币种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举动,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愈加注重对事实困难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供应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举动、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困难时,采取了大批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处理事实困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事实工作中也急切需要如此一部分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升经济效益。

研究对象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从定义中可知,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经济举动及经济关系。这里所说的政府,是指由“公共当局及其通过政治程序设立的机构构成,并在它的疆域内或管辖地区实行强制的垄断权力”。 政府也可以解释为: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举动实体。政府除对特定区域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之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财富的分配。政府参与的非生产性活动是指政府为满足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和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供应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府所从事的社会财富分配是指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和公正,维护社会的平稳,采取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各社会成员的财富执行从新分配。

政府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一般来说,公共经济学中对政府的含义分成四个层次加以解释:

第一个层次是中央政府。这是涵盖规模最狭小的政府概念。中央政府的构成还包含各部、委、办及其内部各厅局和附属机构。

第二个层次是广义政府。不仅包含中央政府,而且还包含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第三个层次被称为统一公共部门。这是在广义的政府之上,又加之了非金融的公共企事业。也就是说除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外,还把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包含进来。比如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及电讯等公用事业部门。不少国家把中央政府出资兴办的企事业称之为国有(国营)企事业,把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企事业称之为公营企事业。

第四个层次被称为广义公共部门。这一层次的公共部门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各自兴办的企事业之外又加之了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一般以进出口银行、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简易人身保险等形式显现。之所以把政府兴办的金融机构从第三个层次的官办企事业中专门单列出来,是由于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导致。第三个层次中的一般性非金融企事业导致在国民经济特定领域供应产品和劳务,相当多的官办企事业导致个别政府机构职能的延长和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是,金融性的政府企业是超越个别政府机构的职能,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直接起作用,对国民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

概言之,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央政府的经济举动、地方政府的经济举动,以及包含官方金融机构以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运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举动及经济关系。

发展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一、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公共经济学有新、旧之分。所谓旧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财政学的研究规模首要汇聚在政府的财政收支上,尤其是专注于税收困难。新公共经济学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发展过来的,“是拓展了财政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是从更高、更广的视野来研究的财政学”。 所以,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前身,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的继承与发展。

公共经济学的造成显示比财政学更完整和更系统的学科体系已经形成。所以,公共经济学必然包含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有下方显著的不同:(1)在学科体系上,传统的财政学无法把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统一到帕累托效率状态,实际上是忽视甚至排斥市场机制作为先决条件研究政府的经济举动。在公共经济学中则建立起了两者结合的理论模型。(2)传统财政学把政府决策作为既定事实给予首肯,国家和政府被拟人化了,所以,国家的意志和政府的决策是被作为外生变量来研究的。在公共经济学中,国家(政府)则是一个组织系统,国家的意志和政府的决策是由一套政治程序决定的,而且运用新古典分析方法分析政治程序的经济效应。 (3)传统财政学侧重对政府财政收支形式和过程的研究,尤其对财政收入给予许多的关注。公共经济学重视政府财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研究,并特别强调政府财政开支的经济分析,由于政府开支是政府举动的成本,更能体现政府决策和举动的意图。

二、财政学的成长

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追溯财政学的成长过程,有利于加强对公共经济学的了解。

财政分配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显现了,它伴随国家的造成而形成。伴随财政分配活动的持续执行,古代的中外理财学家提出过很多精辟的财政思想,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中国古代理财学家的经典论述汇集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国财政思想史册,形成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如,有关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古代理财学家的认识即颇为深刻,周朝即有对国家理财之道的阐释,“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汉代归纳秦王朝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政权倾覆的悲惨教训,论证并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造就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而不可食。” 的民安国富的盛世。在税收调节方面,有“寓禁于征”的税收调节生产流通的思想。在财政收支管理方面,既有周公的“量入为出 ” 的原则,也有唐代杨炎的“量出为入” 的力争。但受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财政思想是不系统、不完整的,特别是没有把财政分配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构成部分执行研究,而仅仅作为“官房学”、国家理财学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亚当·斯密以前,“全部财政学都纯粹是国家的;国家经济被看作全部国家事务的一个普通部分,从属于国家自身。”

把财政分配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形成系统的财政学说,迄今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威廉·配第(W.Petty,1623-1687年)于1663年出版了《赋税论》,详细论述了各种公共经费,各种征税方法,政府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为财政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古典学派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在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亦称作《国富论》)中,在运用价值、货币、价格、社会分工、交换、薪资、利润、地租等一连串经济范畴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执行分析表明的基础上,专门列出一篇(“第五篇”)研究财政困难,论述了君主或国家的费用(“经费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收入论”)和国债困难(“国债论”或“平衡论”),进而创立了财政学。亚当·斯密之后,财政学从政治经济学中逐渐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这一期间的财政学也被称为旧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三、西方国家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财政学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而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很长一段时期内,它着重研究的是财政收支自身及财政收支对经济的有限影响,而对财政收支的研究又集中于对税收的研究,这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紧密联系的。18世纪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兴起,逐渐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亚当·斯密等人所创立的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学术结晶,其理论基础是“自由经济”,力争“最好的政府便是最少的干预”。这反应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解脱封建残余对其的制衡,放手扩展市场的内在需要。

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演变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固有的冲突渐渐暴露。经济危机开始周期性地攻击和损坏资本主义经济,克服和清除危机成了西方国家经济专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目标。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发生巨大变革。英国经济专家凯恩斯(M. Keynes)在其名著《利息、就业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对自由经济提出质疑,力争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New Deal)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给予了完整的注释和成功的典范。在理论和实践的助推下,西方首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政府的经济活动和作用日益扩大,从单向的财政收支扩展到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政府直接介入生产领域并形成一定范围的公共企事业和公共生产,政府收支范围也较前大大扩大。这为财政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 首要有:

第一,要搞清公共部门应当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

第二,尽或许地理解和预期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

第三,评价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

很显然,这都不是财政学所能回答的。于是公共(政府)经济学便应运而生。上述三个困难也就形成公共经济学的首要研究内容。1959年,美国经济专家马斯格雷夫(Richard A. Musgrave)出版了《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A Study on Public Economics)。该书第一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马斯格雷夫在该书的一开始就表示:“的确,我一开始就不愿把本书看作是对财政理论的研究。从很大程度上表达,困难不是财政困难,而是资源利用和收入分配困难……所以,最好把本书看成是对公共经济的考察。环绕着政府收入—开支过程中显现的复杂困难,传统上称为财政学。……尽管公共家庭(政府)的活动涉及到收入和开支的倾向流量,但基本困难不是财政困难。它们与货币、流动性和资本市场无关,而是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充分就业以及价格水稳定定与经济上涨的困难。所以我们务必把我们的经验看成是研究公共经济的原理,或者更精准地说研究的是通过预算管理中显现的经济政策困难。”

在马斯格雷夫的动员下,很多著名财政学家如费尔德斯坦(M.S.Feldstein)、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阿特金森(A.B.Atkinson)、杰克逊(P.M.Jackson)等纷纷将自己的著述改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

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成长为公共经济学的成长给予了理论的支持。公共经济学的成长不仅体当下内容上比传统的财政学有很大拓展,如研究公共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合理规模的界定,研究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及其政治程序的经济效应,注重具体分析政府收支的社会经济效应,重视研究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与管理,重视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把公共生产及其定价、公共供应与公共生产的关系等困难引入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等等,而且体当下研究方法的改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注重数理分析,增长实证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方面,使研究更为具体深入。

有关条目

比较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提供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房地产金融

公共经济学

范围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税收学

质量经济学

参考资料

1、http://media.open.edu.cn/media_file/rm/ip3/kanjw/2004_11_24/zfjjx/chap1/

2、http://www.cmr.com.cn/study/ggjjx.htm

3、http://bbs.cenet.org.cn/index.asp?boardid=92520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